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18款禁用小黄鸭入口2023年招生简介

2023-05-25

一、学院简介

 


18款禁用小黄鸭入口之文脉可追溯至1896年清末乡贤名士陈璧、林纾、陈宝琛等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先河,先后涌现出邹韬奋等知名校友。自创办以来,学院始终秉承“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坚守“厚德励学,弘文传道”的人文理念,中西交融、乐育英才。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现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和少数民族预科班,其中英语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另有设计学(闽台文化传承与设计)、工程管理(文化产业管理)2个硕士学科方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苍霞学者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9人,博导1人,硕导11人,副教授40人;拥有博士学位45人、在读博士5人;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称号(C类)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多位教师担任福建师大学科语文专业硕士兼职研究生导师。

学院现藏图书5万余册,配备摄影与造型实验室、演播厅、全媒体实训工作站、数字音频实验室、影视表演与商务礼仪实验室、专业语音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外语新文科综合实验室等教辅场所,是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主导力量。

学院拥有福建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教育厅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福建乡贤文化研究中心”和“古琴美育”、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创建的“闽派翻译展示馆”、福建省民族宗教文化信息数字基地及7个校级科研单位;是全国语言大数据联盟成员单位,被WITTA语料库教学研究会推选为会长单位。

五年来,学院各科研机构共出版专著30余部、编著40余部、译著10余部、自编教材以及相关参考工具书50余种,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编纂出版的《福建文献汇编》(共三辑,总计360册),填补了福建省历史上地方文献总集的空白,被誉为“福建版四库全书”。

学院近年来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社科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科研立项总数达300余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专业介绍


语言文学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具备坚实的文艺理论素养、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文献典籍阅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秘书工作、文化创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出版编辑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写作、编辑、传媒、文秘、公关、策划、行政、教学及网络信息处理等工作的现代化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亦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应用文写作、文案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微电影创作、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语言调查与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文本细读、比较文学原理、民俗与文化创意、创意思维方法、文创产品策划与创意、汉字与中华文化、闽台区域文化。

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与传统综合性院校及师范院校中文系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中文人才,采取交叉学科的培养方式,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两个专业方向。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为主,融合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课程群,并依托实践基地,进行课程“研学“、文学写作、文学采风、田野调查、创意策划等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挖掘福建本土非遗文化,撰写调查报告,编写非遗保护及乡村振兴方案,提升学生中文核心能力同时发展地方文化输出能力与文化产业从业能力;组织工作室/团队,指导学生参与“挑战者杯”“互联网+”“中华古典诗词吟诵大会”“中华诵写讲大赛”“福建省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等重大赛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与就业需求,为社会培养敏于思、善于言、长于写、勤于行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就业升学

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在政府机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新媒体行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人数占比达7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部分毕业生已担任领导干部职务,如国家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基层政府主官、各级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受到社会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入了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高校或出国攻读硕博士学位。

 


英语专业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和新福建建设发展规划,培养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专业知识和跨文化商务、传播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外宣、国际商贸、翻译、英语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中高级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实用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综合英语、高级英语、高级英语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导论、现代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口译、剑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传播、数字传播、中国文化外宣、外宣翻译、交替传译、实务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广告英语、第二外语(日语或德语)等。

专业特色

英语专业设立于2005年,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1000名本科毕业生2021年获批福建省一流专业;所在外语学科于2021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2023年开始招生。本专业采用“英语+”的培养模式,从第二学年起,分为国际商务方向与国际传播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向自由选择;同时开设英语教育教学类、中西文化文学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类系列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商务或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学、翻译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三栖跨界”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升学

良好的外语能力也助力学生成就“名校梦”和“跨界梦”,每年都有相当高比例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被海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良好的外语能力也助力学生更轻松地实现跨界转换,考取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国际贸易、法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也不胜枚举。近年平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招生第一志愿报考率高,招生形势好。

 


翻译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较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宽广国际视野,掌握翻译基础理论、英汉口笔译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化翻译技术,了解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运作流程,能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法律、科技、工程等领域中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基础、交替传译、专题口译、英语语言学概论、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法律英语及翻译、时文翻译、影视鉴赏与创译、第二外语(日语或德语)、翻译服务社会现状调查、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等。

专业特色

翻译专业的基础是我校英语专业,英语专业2005年7月开始招生,2009年开设翻译方向2015年翻译专业开始招生,本专业拥有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创建的闽派翻译展示馆,是全国语言大数据联盟成员单位,被WITTA语料库教学研究会推选为会长单位。本专业2021年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23年开始招收翻译硕士研究生

就业升学

翻译专业已累计培养4届290位本科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全国口译大赛(英语)等比赛并获得优秀成绩。近年平均就业率高,本专业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考取海内外名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新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有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和业务实践能力,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国家大政方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传媒规律、媒介技术和传播技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复合型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文字、口头专业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业务基本功扎实。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媒体机构中从事采编工作与运营业务,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企划宣传、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采访写作、全媒体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短视频创作、直播现场报道、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摄影与摄像、影像后期处理、录音与音效处理、新闻伦理与法规、传播学概论、传播研究方法、整合营销传播、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公共关系学、互联网与全球传播、网络新闻实务、纪录片创作、影视美学、影视叙事、新闻深度报道、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运营等。

专业特色

新闻学专业积极发挥“数字福州”的优势,联接福建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新闻传播学与信息科学、设计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相关领域的跨学科融合顺应移动视觉传播发展态势,开设新媒体运营、影视传播两个专业选修方向,建设“全媒派”网络文化创造营、“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工作坊等高质量、个性化的集中实践教学项目打造本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就业升学

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采写、编辑、评论、摄影、节目制作、媒体运营、新闻宣传、公关策划以及文化管理等工作,或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海外高校的研究生。

 


广告学专业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广告学专业以营销学、设计学、以及计算机学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的专业发展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设计传播能力、数字营销传播能力等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媒体广告部门、新媒体与互联网公司、广告与公关公司、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公司机构,从事社交媒体传播与运营、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调查分析及营销策划等领域工作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写作;广告调查、广告媒体策略、整合营销传播、广告效果评估、计算广告学、图文设计基础、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影视广告、会展策划、互动广告设计、品牌策划与设计、短视频制作与运营、活动策划与组织、数字营销传播、文化创意与营销、社交媒体运营实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危机传播管理、智能营销传播、新媒体用户分析、数据分析。

专业特色

广告学专业于2003年获批并招收首届学生,是福建省省属高校中最早招生的广告学本科专业。201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开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广告学专业立足学科专业打造品牌活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彰显青年活力,持续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经过20年的发展,培养了超过1500名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积累了丰富的广告人才培养经验。广告学专业生源较好,第一志愿报考率较高。

就业升学

广告学专业以营销学、设计学、以及计算机学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的专业发展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设计传播能力、数字营销传播能力等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新闻媒体广告部门、新媒体与互联网公司、广告与公关公司、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公司机构,从事社交媒体传播与运营、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调查分析及营销策划等领域工作。广告学专业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态势,获得了省内广告行业与用人单位认可。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本科,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当前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融媒体发展大趋势,致力于培养能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信息采集、策划、设计、制作与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之复合型、应用型、跨媒介型之传媒人才。

主干课程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新媒体概论、数字摄影、摄像制作、融媒体创意写作、新媒体设计概论、传播学概论、短视频策划与制作、创意思维方法、新媒体营销、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数据分析、移动内容设计与实践、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交互设计、移动内容开发、直播电商、社交短视频产制专题、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影片剪辑、影像合成、新媒体与流行文化、微电影策划与制作、自媒体KOL影像营销专题、客户关系与管理。

专业特色

专业紧密对接行业、职业发展之需,致力于实现全体学生“毕业即就业”目标学生毕业出路宽广,举凡与网络与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岗位皆能担任。积极升级摄影棚、直播实验室、数位实验室、大数据研究室、计算机教室、播音间等各项教学与实践必须的软、硬件建设,不仅因应新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特色,更提升产教融合实力基于闽台特殊地缘关系本专业丰富的台师资,积极构建成为两岸闽台新媒体交流的重要实践基地。

就业升学

本专业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与新媒体、新科技、大数据、公关广告、教育文化等各类型新媒体形式的公司、行号或公民营机构签订产学研或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前往各类新媒体公司参访,联合制定各类新媒体工作营、工作坊等产教合作方案产教联合推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一方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一方面助力学生顺利进入业界。

 

少数民族预科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在省民宗厅、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福建工程学院自2010年开始创设少数民族预科班,历经十余载,共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600余人,涵盖畲族、回族、壮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宁夏、内蒙古等省份。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工程文化和办学实际,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组织教学运行和学生教育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三大平台”为载体,以“三个文明”为抓手,强化学生思想引领、行为养成和能力提升的“一三三”教育培养体系,为学生顺利升入本科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